冯仑:能成大事的人,往往做到了这一点
问:
冯叔,我是一名创业者,和好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公司。虽然我们关系很好,但在一些经营理念上有分歧。他总是说「吃亏是福」,不管是对合作方,还是公司内部的管理,都面面糊糊的。公司也因此不时出现一些额外的支出。当然,我也理解他的想法,无非是所谓的「和气生财」「要看长远」这类的。只不过,一次次看着本属于我们的利益,被他这散出去一点,那散出去一点,总觉得有些憋屈。目前公司还在盈利,万一哪天开始亏损了,可咋整。您觉得我该迁就他的想法吗?还是,我应该怎么去规劝他?
冯仑:
吃亏和占便宜,是人生永远算不清的账。做事情不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。暂时不计较当下回报、眼前的利益,眼光放得长远一些,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,有时候会收获更多。
比如说,做一个生意,能赚十块钱,有人会为这十块钱计较三天三夜。理论上是应该挣十块钱,可谈三天很累,合作方就会觉得这人真烦,为这么一件小事计较这么长时间,甚至会觉得这人特矫情,以后都不来找他了。如果你很爽快,本来能赚十块钱的,你让一点,只赚八块五。表面上,你是吃亏了,但人家会觉得占了你一块五的便宜,他很有面子。过两天他还来找你,这样你就不只挣十块钱了。
所以,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人生态度:不要计较每一次博弈的输赢。如果做事斤斤计较,一笔一笔地非要去算清楚,那么,你只会是一个目光短浅、不能成大事的人。能成大事的人,都不是只求当下回报的人。
尤其是,很多时候,我们根本不知道这种回报在哪儿,也不知道回报会有多少。
举个例子,早年间,曾经有一段时间,公司有很多老员工离开。那时候老员工离开,公司得给很多钱。我就有了困惑,这个钱怎么给?
我向一个大哥请教。他告诉我说,「人心是会改变的,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心情。你给他钱的时候,对他是利,对你也是心安,这是好事。但是如果你一下子给他一大笔钱,就可能转化成坏事。」
大哥说,他的公司,凡是老员工走,他宁愿多给一些,但是有一条,不一次性地给。比如说给100万,要分10年。如果离职员工不按约定,乱来,后边的就没有了。
这确实是很聪明的做法。那个时候还没有劳动法。给离开的老员工多少钱,30万还是50万,全凭老板自己拿捏。有些人说我给公司办了什么什么事,所以要50万,有些老板就给30万,多一分都不给,「你爱闹就闹去」。结果人就开始闹,闹得老板毫无办法。
而我这个大哥的做法是,员工要50万,他就再加上50万,给100万,员工一下子就高兴了;但是他说要分10年给,员工想一想,10年也行啊。对普通人来说,一年10万,10年给100万,确实不少。如果还存在什么问题和矛盾,头一年拿了钱,一想后边还有90万,能闹吗?不敢闹。两年过去了,后面还有80万。慢慢地,有些矛盾随着时间自然而然地就化解了。
后来,大哥跟我说,很多家庭都来感谢他。为什么?别的公司不少人拿到一大笔钱以后就嘚瑟,泡妞、酗酒、犯错误。但他这样分着给,反而让这些家庭更和谐。
所以,关于钱,或者说利害这件事,多和少从来都不是绝对的。那些只给30万的老板,看上去钱花得少,但后边可能还有一堆麻烦事。我的这个大哥看上去给出去的钱多一些,但什么麻烦都没有,还赢得了很好的口碑,看起来反而是他赚了。
再举个例子,曾经有一个与万科相关的投资神话。万科当初发行股票的时候,有一个香港人,他当时是跟万科做录像机生意的,买了300万的股票,一不留神买成了法人股。买了之后,股票很长时间不流通,这哥们儿几次缺钱,想把股票换成流通股,或者换成香港的B股,然后卖掉变现,去倒腾其他生意,但由于法人股不好卖,这事就搁下了。这一搁就搁了将近20年,到了2007年的时候,这300万变成了20亿。
如果他当时就把股票卖掉,换钱去倒腾其他的生意,挣的钱肯定没有20亿这么多。可见,有时候,吃亏是暂时的、表面的,「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」?
我在生意场上见过很多不同的人。有些人总在计算结果,反而是非非常多;有些人不计算眼前的利益,往往能够收获大的成功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我才说「吃亏是走向伟大的第一步」。